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不投机(2/6)(1/2)
作品:《我的光影年代》一个好演员,看到一个不错的剧本,里面又有非常适合自己的角色…>
就好像你到会所,完事都离开了,然后瞥见了3号老师,恰好她是你梦寐以求的类型!>
怎么办?>
一定要来一次!>
否则,你会很难受…>
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太对,但意思大家都懂…>
姜闻真的很喜欢《解救吾先生》,他喜欢华子那种桀骜的劲,除此之外,他更喜欢华子那种不讲规矩疯子形象!>
剧本里,华子说的最多的一句台词‘你们是怎么抓到我的?’>
包括被警察审讯,他的态度也是‘谁抓的我,我就跟谁聊!’>
其实,单从演员形象来看,姜闻显然长得着急了点,二十岁的年龄四十岁的脸。>
马未都那会去中戏找妹子玩,第一次看到姜闻,心里一阵暗讽:中戏还有长这样的?>
少年老成,声线偏粗,两耳外扩,浓郁的台词腔,作为演员而言,先天条件并不突出。>
但他身上那股子桀骜、清高、倔强的性情确实像大院窑里烧出的特色鲜明的砖。>
他接的戏大部分偏硬,身上柔和的部分似乎先天性营养不良…>
不过,早期他愿意挑战自己,挑战自己塑造角色的弱环部分,例如陈惠义、溥仪、李莲英,还有程蝶衣等角色——当然,程蝶衣没能演成…>
没什么用,还是张一谋懂他,《红高粱》,一部真正意义上具有姜闻辨识度的作品,骨子里的那种桀骜、孤高、生猛、野性的荷尔蒙因子得以充分地挥洒。>
土匪余占鳌身上那股粗粝、匪气、侠肝义胆被姜闻诠释的有声有色,基本上还原了莫言书里人物的样子,也奠定了姜闻日后的表演风格。>
吕潇然找他,就是看重了他身上的那股子生猛劲!>
他知道姜闻不愿意接重复的角色…>
姜闻自己说过:不是钱的事儿,我觉着没意思。>
《解救吾先生》肯定是个好剧本,华子这个角色,他也感兴趣…>
问题来了,人家吕潇然似乎不太愿意让他更多的介入电影工作,只让他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
那有什么劲?>
那天回去后,他就把剧本扔进了剧本堆了,但是,始终放不下…>
总觉这么好的角色被其他人演了,不甘心…>
憋了两月,吕潇然始终不给他打电话!>
那怎么办?>
打听清楚他在东二环这边拍戏,直接杀了过来…>
……>
到了酒店,看到一群人道别,姜闻有点懵,问:“你…你这是杀青了?”>
“嗯,昨天吃了顿杀青酒,姜闻老师,您先坐,我让服务员送壶茶!”>
大概过了三分钟,吕潇然端了碗面条出现在姜闻的视线…>
“不好意思,我还没吃早饭…”>
姜闻摆了摆手:“你吃你的,不用管我!”>
吕潇然拿起筷子,开始吃面…>
姜闻看了看他,然后问:“我记得你这戏是上个月开机的吧?”>
“…差不多。”>
“怎么会这么快?”>
“…这部戏是低成本喜剧,90分钟,全靠台词推动剧情,场景也就是个小超市,拍起来比较简单…”>
吕潇然解释了一下。>
“那也太快了,一个多月就杀青了?”>
“没到一个月,27天拍完,我们准备八月上映!”>
“那你怎么保证电影的质量?”>
吕潇然停了下筷子:“…我们拍电影之前就已经把所有的分镜头做好了,演员也都挑的最合适的,既有经验,也有演技,剩下的事情就是按照制片组指定的拍摄计划办事…”>
这个是大部分剧组的工作流程:>
总制片表出炉后,会制定出详细的拍摄计划,具体到每一天的工作量,也叫通告单。>
通告单会标明拍摄顺序、场次、场景、涉及演员、所需服装化妆道具、情节等等。>
按照规定,一天拍多少镜头,好莱坞一般会把拍下来的镜头交给制片人审核,内地剧组是都导演中心制,拍完检查一遍就算完事。>
吕潇然很喜欢这种规定,按规矩办事,才能让每件事有具体的流程可以走!>
姜闻摇了摇头,显然对这种回答不感冒:“你还是没说这么短的时间,电影的质量怎么保证!”>
“这叫工业流程,剧组就应该这么干!”>
“那电影质量呢?”>
吕潇然再次放下碗:“姜闻老师,我是那种特别讲规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光影年代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七章 话不投机(2/6)(1/2),网址:https://www.5dushu.net/162/16257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