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一声叹息(2/5)(1/2)
作品:《我的光影年代》很多人不能理解为毛老陈能量那么大?>
因为他根红苗正!>
属于一堆前辈看着长大的,毕业就进了北影厂!>
北影厂那是北京的电影制作中心,出了多少人?>
别的不说,三爷以前就是北影厂厂长,于冬之前是北影厂副科级别的发行员吗,后来,北影、中影合并…>
所以,别看老陈好像跟汪朔那波人没啥关系,但也是一个圈子的,所有人见他都得称一声恺爷!>
冯晓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面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恺爷最适合呆的地方就是象牙塔,每个民族,都会有这么两三位爷,国家再穷也得养着。任务单纯,只有一项。要拍就得拍对本民族极具认识价值的史诗。根本就用不着考虑娱乐性,越深刻越有认识价值。观众也是研究民族心灵史的少数学者群体,其他人爱看不看,反正也没打算从你们兜里把钱收回来。>
高小松也说过‘恺爷拍电影,永远有一个大的主题,大的人文,然后往里面塞故事!’>
其实,李鞍前期的电影也是这样,不过他把自己的人文掺在故事里,深入浅出,讲得清清楚楚——《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细细家庭温情和情感世界,看这三部,总有一种当年上学时候,看课本文章的感觉,看似平平淡淡,实则人生哲理早已蕴藏其中!>
我们真的不缺乏喜欢讲大道理的导演,缺的是那种能够把大道理讲清楚的导演!>
你让老陈拍《盗梦空间》…>
不敢想象!>
……>
《赵氏孤儿》的故事,很简单,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里程婴是主动献出自己的孩子救赵氏孤儿,而老陈的《赵氏孤儿》改为程婴无意中卷进去了。>
老陈认为主动献出自己的孩子太反人类,但是他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文化中的“规范性文化”说的是伦理道德,这部分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谁好谁坏之说。>
纪君祥《赵氏孤儿》完整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忠义”的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臣子忠于君主、朋友注重义气的重要部分,而老陈这么一改,中国文化中规范文化的部分就彻底没了。>
但如果真这么拍,肯定有更多的人觉得不合适…>
就跟尝粪忧心、埋儿奉母一样,古代的二十四孝,放在今天真的不合适!>
什么意思呢?>
就是《赵氏孤儿》这个电影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诠释忠义,实在是离大众所理解的人性太远——人可以大义灭亲,却不能以子谋义,这是一个人性的底线。>
但是老陈很喜欢…>
然后他就拍了,他能调动的资源实在可怕,葛尤、王雪圻、黄小明、范小胖、海青、鲍国安、张封毅…>
电影看完了,吕潇然叹了口气。>
起身鼓掌,然后坐下,思考待会应该怎么夸…>
肯定要夸啊,人家请你来,就是让你说好话的!>
糖糖拽了下他的衣服,小声问:“…这个戏的主角是谁?”>
“…葛大爷吧!”>
“不是《赵氏孤儿》吗?”>
“…你就夸电影的灯光、色彩太好了,其他的别说!”>
“哦…”>
糖糖安心坐下,等待采访,然后主持人真的点了她的名,她起身道:“我一直觉得讨论陈导电影的技法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的电影在这方面都是国内一流水准的!”>
等了半天,没有后文了…>
卡住了吗?>
吕潇然接过她的话筒:“她的意思是这部电影有让人振奋的部分,也有让人惊叹的部分,对一部电影来说,这就够了!”>
“那您觉得我们的《赵氏孤儿》怎么样?”>
“很好,很像李贺的诗!”>
李贺的诗,整体看欠佳,但总有让人惊掉下巴的佳句,比方说“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绝世佳句!>
《赵氏孤儿》好的段落是真好,淡的部分也是真的让人坐不住。>
开头的谋杀、政变和搜孤救孤段落剧情紧凑,人物命运一直在牵着人往下走,确实做到了如海报上所言“尽管我们都知道结局,还是忍不住揪心到最后一分钟”。宫廷政变一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光影年代 最新章节第六十章 一声叹息(2/5)(1/2),网址:https://www.5dushu.net/162/162578/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