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青山断,天南宋知微(1/3)
作品:《于沧澜处听雨》今日有雨。
特别是江南。
盛夏多雨。
江南分四域,无道与城分,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此处的河流与水道太过于复杂,实在不易分割开来。
东域。
小雨绵绵。
淮河穿过这座小城。
淮河上尽是青楼船舫,这便是江南多美人,引无数文人折腰的地方。
红衣租了一方小船。
摇曳在淮河之上,烟雨之下。
他半躺在小船内侧,手上拿着一坛江南雨,江南特有的淡酒,喝起来颇为苦涩,就像是泥土的气味,但红衣就爱淡酒,细长的黑发遮住了他半边脸庞,但就这半边脸庞依然将他情绪彻底的展现出来。
迷惘中的决然。
等待中的坦然。
青衣冉蝶衣抱着琵琶,半遮半掩之间,夹杂着清脆而又幽怨的乐声之间,她轻微呢喃,是一首词,红衣的词。
少年不知忧愁,游世间。
天北下,地南上。
多少岁月,似水流年。
青山不再出鞘,入囚笼。
剑南中,剑门外。
一剑而去,生死之外。
我欲拔剑抵世间。
可叹无人望青山。
我欲一剑平世间。
可叹孤身一人一剑,无力拔剑。
情有千万种。
我只有一种可思,可叹。
樊笼太重,情丝太浓,心思太软。
而我只妄一切不加身。
不加三人身。
自拔剑,生死无畏。
自拔剑,恩怨无谓。
自拔剑,我便等着那天。
冉蝶衣的声音中没有幽怨,反而是足够的清脆与柔和。
红衣随着歌声缓缓的敲动手指。
嘴中呢喃。
自拔剑,生死无畏。
自拔剑,恩怨无谓。
这便是他。
破除一切的樊笼。
就算世间如何骂他,辱他,轻贱他,他也不在乎。
狭长三尺剑。
青山挂在腰间。
江南雨在嘴中。
船外,雨声淅沥。
船内,歌声袅袅。
船舫随着淮河在这座小城内游荡。
没有源头,没有终点。
无始无终。
如同红衣一般。
“小红衣!”
“师父死了?”
船舫靠岸。
有男子的声音自雨中传来。
温润的声音,没有被雨声破坏一丝丝。
红衣半张脸庞骤然一僵,随后释然。
早已料到,早已等待,再无遗憾而已。
他努力的爬了起来。
理了理身上的大红衣袍,弯着腰向外走去,细雨拍打着脸庞,而他抬头,看见了两位风尘仆仆的男子,他笑了,如同多年前在那个小山村里孤独的他第一次见到这两个男子的笑容一般,纯洁,未曾改变一分。
长亭苏州。
短袖徐年。
两位师兄。
都颇为复杂的看着这个笑容,以及他们这位师弟。
红衣点了点头。
苏州没有说话,如同多年以来的那么沉默。
“为什么?”
徐年问了,却突然摇了摇头,颇为苦笑,“你做事,从来不会说原因!”
“但究竟是为什么呢?”
“师父他养育了你,教导了你,给予了你没有的一切,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嘶吼而出的这句话。
在细雨中颇为震撼。
苏州与徐年都没有遮挡细雨,坦然的站在雨中,苏州沉稳,徐年脸庞扭曲而又痛苦,再无半分曾经潇洒迷倒整个江南士林的风采。
红衣嘴角微动,手放在了青山剑柄之上。
张开另外一只手。
“来杀我吧!”
坦然肆意。
雨水打在他的眼帘之上,他无畏的眼神中包裹一切。
徐年被雨沾湿的狼狈脸庞狰狞的看向红衣,剑域撑开,雨丝断开,自开一界,短袖出鞘,微光绽放,宛若一条碧海天线,隔开一抹亮光。
踏步而去。
短袖剑身细长,只有两根手指宽,但这一剑,却如同碧海压天,一剑倾海。
剑意点状,直接涌向红衣眉心。
没有一丝的停歇。
苏州没有出声。
但他的手已经放在长亭剑柄。
皱起的眉头,几度踏出的脚步。
红衣抬头笑了。
笑容释然而又稚嫩。
青山出鞘。
短袖已经到了眉心处。
而徐年却是看到了青山的模样。
剑身三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沧澜处听雨 最新章节第四十三章 青山断,天南宋知微(1/3),网址:https://www.5dushu.net/195/195984/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