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章 雪(终)(2/4)
作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ns;直到十月末,京城才有一封姗姗来迟的圣旨,让郑朗判西京。也不能真的让郑朗在西北苦寒之地呆上一辈子,并且郑朗也到了六十九岁高龄了。难道让郑朗来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因此将郑朗诏回洛阳养老,但不准郑朗致仕。
郑朗未遵旨,直接拒绝。
既然要致仕了,那么就得弄一个一清二楚,何必挂一个虚名惺惺作态?
传旨的太监只好领旨回去。
就在这时,一个小道消息在宋朝开始流传,它揭露了一个可怕的真相,那就是李贵的真正身世。世人所知道的是赵念奴为婆婆所逼,离家出走,沦落到了鄂州,让张亢下找到了。
但这个小道消息非是如此,而是说赵念奴并不是在鄂州,她奔向辰州向郑朗求救。因为在路上失去了钱财,一度沦落成乞丐。刚找到辰州,两人同时出事,绑架到了那个山洞,冬天寒冷,两个抱作一团,然后什么事该发生的一起发生了,这才有了李贵。
消息传出后,许多人耻笑。
甚至更多的人打抱不平,赵念奴在京城,但不好询问,可崔娴也在京城,于是有贵妇人旁敲侧击,但没有想到崔娴居然承认了此事。是真的,不是流言!
这一下子炸了营。
郑朗功劳很高的,可功归功,过归过。
许多言臣上书弹劾,有的人话说得难听一点,那就是虽人之有欲,但那是公主,如果实在憋得难受,宁肯能挥刀自宫,也不能与公主发生什么。说者都是很轻巧的,真摊上他们自己,看他们能不能挥刀自宫。
郑朗开始从神坛上一路下跌。
还有人大臣弹劾,既然犯下如此大错,还有何颜面继续在朝中做官。就在这时候,高滔滔于宫中设宴,对群臣说了一句:“这件事自始至终郑公就不想隐瞒。前面救出来,后面就将事情经过亲自禀报了仁宗皇帝,而且哀家也知道此事,司马光与王安石同样知道。所以郑公一再拒官爵,但无论是仁宗皇帝,还是哀家,或者是陛下,都强行勒令郑公将此事隐瞒。不为他故,若没有郑公,何来河工?若没有郑公,何来熙宁变法,国家富强,何来收复河湟灵夏?大宋又何来这等盛世华年?诸位,不要再以小人之心置君子之腹了。”
就是这一句话,让所有言臣不能再言。
高滔滔又说道:“诸位弹劾郑公,哀家理解,可想一想郑公一生为大宋所做的一切,就是这点错误又算什么?并且知道此事真相的人不多,真相不会是哀家陛下与王安石、司马光散布出去的,散布真相的人是郑公自己……他要致仕,陛下一直不肯,这是郑公逼迫陛下准许他致仕啊。”
“诸卿家,郑公这一生为了宋朝奔波不休,过得太苦,真相散布出来,哀家与陛下也不得不准许他致仕……难道诸位还想让他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度过晚年吗?”
……
元丰十年,西历1087年,郑朗七十岁,威廉一世去世,但因为他的出现,英国转守为攻,以后战争主要是在别人的国土上发生,为后来的英不列颠王国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但整个欧洲仍然在黑暗时代,此时距离欧洲大航海时代仅有近三百年时光,距离欧洲工业文明时代还有五百多年时光。
宋朝刚刚与契丹进行了一场中型规模的战役,并且赢得十分光彩,同时国内诸岛主们还在拼命地勾引百姓向南洋迁移。迁移的百姓并不多,但这个古老又封闭的国度,终于步履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
元宵佳节,满京城火树银花。
国家财政转好,想收复幽云十六州,还得要储蓄大量钱帛,不过朝廷不用再象以前那样勒紧裤带过曰子了,赵顼拿出一些钱帛大肆赏赐,又免去了一些灾区的两税,并且又从内藏拨出三百万缗钱救济京畿地带的贫困百姓。
高滔滔一句话,替郑朗下了一个定论。
郑朗终于退致仕了,但宋朝仍在飞快地发展着。
想到郑朗,许多百姓仍然唏嘘不止,不过也阻止不了他们的快乐。
夜色来临,御街上载歌载舞,赵顼带着群臣于宣德门上观看灯山。其实郑朗的秘闻传出来,许多大臣都喘了一口气,一个人品德到了这种地步,其他人除了敬重外,还有的就是十分难受,因为他们根本做不到。这些年无论他们做了什么,都生活在郑朗庞大的阴影里。郑朗为了致仕,自己主动走下神坛,许多人感到莫明的轻松,包括刚刚去世的王珪,以及蔡确、孙固……&ns;&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最新章节九百三十章 雪(终)(2/4),网址:https://www.5dushu.net/265/26588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