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节:陈氏兄弟(2/3)
作品:《大宋皇商》惊讶地发现这雕塑不仅是镀金的,而且是有着融合了伊斯兰教和非洲文化的艺术品,这样的东西只在伊斯兰教传播到欧洲和非洲的早期才有。
“这..这是从哪来的?”
“这东西来得可不易,是家父从另一个泉州商人手里收来的,据说他的船纲出海了十余年,到了世界的最西边,弄来这个东西。叫什么地方....”陈寅说着,一时间竟想不起地名了。
陈卯白了他一眼,对王诩道:“叫木兰皮国。”
“对对对,就是叫这个。”陈寅接过雕塑,将其小心地放回原位。
“家父就爱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这次归安回来,他却去了杭州市舶司。来来来,邵牧喝一杯。”
王诩接过陈寅的酒,心里却是另一番思量,当他知道马华要让他来陈家时,他以为只是因为陈家长于海贸,而且和他关系匪浅的缘故。并且他也想要了解一下陈家和他们经营的海贸,见一见陈老爷。毕竟海上贸易在南宋时期支撑起了南宋朝财政的半壁江山,其利丰厚,可见一般。现在陈家是江南四大家之一,总有一天他要面对陈家,但他并不想用对待黄礼办法来对待陈寅。
“邵牧兄,你的才华我实在钦佩得紧,敢问你可想走科举一途?有仕途之意?”陈卯忍不住开口问道,他不愿意和王诩的见面变成了王诩和陈寅的酒肉会。
“归安为何有此一问?”王诩并未轻视这个少年老成的读书人。
“我想,以邵牧兄的才学,若能报效国家,当是最大的幸事。”陈卯两眼期待地看着王诩。
“哼,我说归安啊,从书院回来,怎么说起话来都是老腔老调,听着别扭。”陈寅在一旁抱怨道,得来的自然是一个白眼。
陈卯很是不屑自己的哥哥,认为其胸无大志,只知道花天酒地,他也不答陈寅的话,只是继续对王诩说道:“王相公变法以后,罢了诗赋,帖经,墨义。而采用让举子们在《易》、《诗》、《书》、《周礼》、《礼记》中选治一经,兼治《论语》、《孟子》,虽然如今有几番来来回回的变化,但是大体是相同的,我想以邵牧兄的《孟子》的独到见解,定然会金榜题名的。”
“你我二人一起去石鼓书院,以你的才学说不定还能给学子们点拨点拨,然后明年我们同石鼓书院的学子们一道进京参加殿试。”说道最后,陈卯有些激动地倾着身子,捏着拳头。
陈寅漫不经心地倒着酒,看似随口地说道:“邵牧连州试都没有经过,怎么去参加殿试。再说,邵牧也不一定想要入仕。”
陈寅的一盆冷水果然泼得陈卯凉透,他没想到这么有才学的人竟然没有功名在身。
不过,王诩倒是有自己的考量,他记得马华给他说过经明行修科一途,但面对陈氏兄弟,王诩还是有所保留,没有打算尽言,是故淡然地笑着道:“去石鼓书院是没有问题,进京也是没有问题,不过参加科举嘛,好像这一届是不能够了。”
失望的陈卯算算时间,王诩的确是已经错过了州试,郁闷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陈寅见陈卯不言语,自然乐得和王诩攀谈起来,二人你来我往,忽然陈寅想起一事,说道:“邵牧出杭州城没有多少天,一定听过报纸这东西吧。”
“当然。”王诩放下酒杯,想听听陈寅的看法。
“看来杭州城会做生意的不止你王家一家呐,那报社的掌柜叫什么朱桂的,也不耐。听说一天就能进六千多贯钱,真是日进斗金。”陈寅羡慕道,接着说道:“那报纸上还有更奇的一事,是关于黄明义的,邵牧可曾听说了?”
“我出来的早,还未曾听闻。”王诩没想到报报纸一事竟然传得这么快,倒是想听听看有什么关于黄礼的消息。
“听说那报纸上用了整整的一篇来写黄明义卖妾的事,说是卖给那个书坊商人马华,邵牧你应该也见过,只用了一文钱。”陈寅咂摸着嘴说道。
“谦之兄可有听说那妾侍的姓名。”
“这个说法就多了,光那报纸上猜了好几个,众所纷纭。还有,说黄明义那妾侍出现的时候满脸是伤,估计是被黄明义打的。经那报纸一说,黄家名声可能都要受到影响,黄明义真是做了一件蠢事,要是黄老爷尚在,黄明义可能就不会这样了。”陈寅不无感叹地说道。
王诩暗忖:看来交代石勇的事办得很好,而报纸的舆论力量也随着其卖得更好而逐步显现,既然马华要自己接纳苏槿儿,那么就不能让黄礼把苏槿儿的名声毁坏得太严重,所以,他才利用了报纸混淆了杭州人的视听,而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邵牧兄,如此说来你是决定不和我去石鼓书院也不进京了吗?”陈卯闷头喝了半响的酒,忽然带着失落地语气发问道。
看着有些稚气未脱的陈卯,王诩不禁有些好笑,但也深觉得陈卯是真性情的人,认真答道:“非也,邵牧定会和归安去石鼓书院和进京,即便不能参加殿试取得功名,长长见识也是不错的嘛。”
王诩此言并非全部是敷衍陈卯,他记得马华给他提议过,新式的学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宋皇商 最新章节第四十四节:陈氏兄弟(2/3),网址:https://www.5dushu.net/31/3174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