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宋传统——士大夫内斗(2/3)

作品:《我在现代留过学

于工业生产的。

所以,赵煦对这个工程器械的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大蒜素就更好理解了。

毕竟,没有人比赵煦更关心自己的小命。

大蒜素又是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最容易成功制备的抗生素。

唯一的问题是,这两个工程都很费钱。

像是大蒜素,一次制备失败,就是上百贯的钱打了水漂。

而赵煦为了加快进度,在太医局里,同时搞了十个大蒜素的制备组。

两年下来,烧掉了数十万贯的经费。

在这种大力出奇迹的暴力推动下,太医局的大蒜素制备技术,突飞猛进。

如今,已经解决/突破了一系列的技术难点。

距离制备出可用的大蒜素,已经只差临门一脚。

在这种情况下,赵煦自然会越来越频繁的前往翰林院。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外廷的掌控下降。

他依然会在每天晚上坚持听取,石得一代表探事司做的每日简报。

就寝之前也依旧会命人在福宁殿内寝的墙壁上,标注每日汴京主要民生物价变化,并将之制作成图表,以追踪汴京物价的涨跌曲线。

自然的,他不可能不知道,外廷正在发生的惊天骇浪。

他只是放任外廷的士大夫互咬。

因为,赵煦太清楚,大宋的这些士大夫们的秉性了。

三天不斗,浑身难受!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元祐时代,旧党完成了朝堂的清一色后,立刻就陷入了互撕。

啪的一下,原本在面对新党的时候‘齐心合力,团结如一人’的旧党,原地分裂成蜀党、洛党、朔党。

彼此咬成一团,打成一片。

你骂我小人,我骂你奸佞。

你指责我‘毫无才干’,我指摘你‘本无才德’。

你说我是‘幸进小人’,我就说你在‘阿附权贵’。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在现代历史书上,伟光正的君子人物们,一个个都是狼狈不堪。

苏轼、苏辙兄弟和他的朋友们、程颐和他的学生们,司马光的徒子徒孙们……

全都在烂泥里打滚,个个都把自己搞的灰头土脸。

论斗争之激烈,丝毫不逊熙宁、元丰的新旧党争。

等到绍圣,新党上台,清算完旧党后。

新党内部,也在瞬间原地裂开。

熙宁派、元丰派……

章系、曾系、李系、邓系、韩系……

一眼望去,朝堂上山头密密麻麻。

各种合纵连横,各种互相扯后腿、下绊子、使刀子。

也就是章惇手腕厉害,同时,他深得赵煦信任与支持,才没有闹得很过分。

但章惇在绍圣、元符年间,也经常被人搞得灰头土脸。

经常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各种明枪暗箭,射成马蜂窝。

所以,章惇只能定期的上劄子求去。

每次赵煦都得和他演戏,向内外宣示章惇圣眷深重,才能保护住他。

而从元丰八年至今,朝堂大体平静。

虽然中间偶有风波(譬如说王岩叟、刘挚、上官均等人都曾想要搞党争,但被赵煦强力镇压),但总的来说,新旧两党的领袖,都在赵煦的手腕下,只能捏着鼻子,选择和衷共济,暂息争斗。

但,这就像是个压力锅。

长期的压制,使内部矛盾,日益积累,却得不到发泄的通道。

各个派系,在政治上的龃龉,越发深厚。

这样下去,迟早是要爆炸的。

尤其,大宋朝的政治体制,天生就是为了诱发政治斗争而设计的。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的祖制下,都堂的宰执们,或许可以妥协、交易、让步,以求和衷共济,政治稳定。

但,下面的年轻人,那些急于出头和进步的激进派。

可不会管什么大局、安定。

他们对自己眼里所认定的小人、奸臣,更不会有什么妥协和忍耐。

在他们看来,老登讲什么‘大局’、‘隐忍’、‘团结’。

实际上是上车后,把车门焊死,不给自己进步机会的霸蛮行为。

赵煦能摁死王岩叟、刘挚、上官均们,但新的王岩叟、刘挚、上官均们会迅速填补空白。

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搅风搅雨。

在这个角度来说,这些人其实都属于现代所谓的《抡语》思想拥趸。

恩,就是将那个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解释成早上打听到你家的地址,晚上你就可以准备去死了的抡语思想。

故此,在风波伊始,赵煦就没有选择强力镇压。

因为他知道,这些混蛋不发泄完不满,不把朝堂上下搞得一团糟,搞到他们自己都开始后怕的话。

就算现在压制下去,那他们迟早也是会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最新章节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宋传统——士大夫内斗(2/3),网址:https://www.5dushu.net/310/310918/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