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贺六浑的铁CP(2/4)
作品:《鼎天》动辄身死族灭,绝对不是一个好差事。>
第二,杀掉贺拔岳的侯莫陈悦及其代地武装仍然存在,且势力同样不弱,想要成为贺拔岳的继承人,当然也要负责为贺拔岳报仇。>
第三,武川集团在此时的关中仍然没有太深的经营基础,属于一支寄食的客军,贺拔岳身死之后,武川集团的生存问题也变得空前严峻。>
武川豪强们之所以推举宇文泰为主,也是出于这三个方面的考量。>
第一,宇文泰的个人能力出众,无论是在担任贺拔岳行台左丞还是在夏州刺史任上,进策与治理都卓有成效。>
第二,宇文泰曾经代表贺拔岳出使晋阳与洛阳,其政治视野要远比武川镇其他豪强更加宽阔,对于武川豪强政治地位的争取也有极大帮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时的武川豪强客居关中,如何处理与关中豪强的土客矛盾是武川豪强能否立足关中的重要问题。宇文泰与关陇豪强的交情,让他成为协调双方利益的关键人物。…>
宇文泰自身所拥有的这三个优势,都是其他武川豪强所不具备的,因此成为武川豪强的继任首领也是当然之选。>
特别宇文泰在机会降临之后能够勇于担当、快速做出决断,这又是另一个继承人贺拔胜所不具备的优秀素质。>
贺拔胜作为贺拔岳的兄长,在得知贺拔岳的死讯、甚至在李虎前往荆州劝说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快速下定决心前往关中,仅仅只是派出了独孤信意欲兼领其部。>
独孤信到来的时候,宇文泰已经成功接掌了贺拔岳的部属,仅凭独孤信一人,也根本没有竞争的可能,只能接受这一事实。>
之后北魏孝武帝西投关中,宇文泰又踊跃接应,让北魏的法统成功转移到关中,也是西魏之所以建立的政治基础。>
而贺拔胜又因瞻前顾后错失这一良机,回军途中又遭到河南侯景的袭击,战败后不得已投降南朝梁,再返回关中时已经是数年之后,再也不具备与宇文泰竞争的可能。>
人生在世,总有那么几次机会降临,能不能够抓住,也要看每个人的禀赋与运气。>
贺拔岳兄弟们无疑是北魏末年六镇中的风云人物,他们所拥有的条件势力无疑是高欢和宇文泰所不具备的。>
但当机会降临时,高欢抓住了,宇文泰也抓住了,所以他们各自建立了一番属于自己的霸业。>
而作为先行者的贺拔氏兄弟,一者壮志未酬身先死,一者辗转叛附无常,任由机会在手边溜走。>
宇文泰的确是高欢命里的克星,在他入主关中之前,高欢无疑是整个河北的绝对中心,可谓势不可挡、所向披靡。>
可在经历了短暂的高光之后,高欢的人生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虽然说在东魏、西魏的争霸中,东魏始终占据着主动权与优势,哪怕高欢死后很久,西魏都迟迟没能建立起整体的战略优势。>
但如果考虑到东魏与西魏的建立基础,那宇文泰就是高欢人生中当之无愧的一个梦魇。>
东西分家的最初几年,为了扫除尔朱氏的余孽,加上弥补孝武帝西迁所带来政治上的失败,加上高欢本身对宇文泰的轻视,一直没有对关中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从而给西魏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喘息之机。>
虽然孝武帝西迁之后不久,高欢便开始了对关中的进攻,但大多只是偏师侵扰,无论是兵力的投入还是战场上所取得的成果都不算大。>
一直等到公元537年,高欢才终于拿出将西魏视作心腹大患的态度,集结三路大军向关中进攻。一路以高敖曹领兵攻上洛,一路以窦泰领兵攻潼关,高欢则亲率大军吞并蒲坂。>
是役宇文泰并其部属在经过仔细分析后,认定东魏窦泰军才是今次进攻主力,又因高欢分兵三路不暇接应,集结主力直扑潼关,成功击溃窦泰军,窦泰军败自杀。…>
因为窦泰兵败,其余两路人马也失于策应,高欢无奈退军,是谓小关之战。>
小关之战可谓是西魏的立国之战,在此之前,西魏政权虽然建立,但却始终笼罩在东魏强大的军事压力阴影之下,无论是宇文泰还是部下众将都不得喘息。>
此战胜利之后,西魏政权的凝聚力才初步形成,有了与东魏并立争霸的信心和底气。>
小关一战对高欢带来的挫败感是巨大的,除了战场上损兵折将的失利之外,更重要的是对高欢个人威望与信心的打击。>
所以在几个月之后,当得知关中大饥,宇文泰冒险率军东出潼关入恒农就食时,高欢便再次集结大军,浩浩荡荡向关中杀来。>
小关之战虽然暂时解除了西魏政权的危机,但整体上对东强西弱的形势扭转不大。>
特别当年关中大饥,宇文泰不得已率领军队冒险冲出潼关,夺取了恒农仓城,一待就是五十天,可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鼎天 最新章节宇文泰:贺六浑的铁CP(2/4),网址:https://www.5dushu.net/365/3653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