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朽的书(3)(2/3)
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好。他画格子的时候用的是一根表层包着皮套的铅条,而这正是我们现在用的铅笔的前身。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德国人直到现在还把“铅笔”叫做“铅条”了。
这位僧侣先用直尺画好两条直线,并且把左右两边的空当留好,接着再一行一行地画上很多条横线。铅条画出来的线段很浅,不过画格子也并不需要很浓的线条。然后,他祷告了一会儿,接着便开始写第一行字。如果他会绘图的话,那他就会把开头的一个字母画成图形式的大写字母。比如说“”就画成两只公鸡在打架,“”就画成两个武士在比武。很多抄写员写的大写字母完全就是一幅幅的图画。画出来的图形,有些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比如长着人头的狮子、长着鱼尾巴的鸟儿、长着一对翅膀的公牛等。总之全都是一些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怪物。
这些字母并不是用黑色的墨水写成的,而是用红色、绿色、蓝色等各色墨水来写的。开头的字母往往都是用红色墨水写成的,因此,我们直到现在还把每段文字的第一行称为“红行”,虽然现在的书里所有文字都印成同一种颜色了。
另外,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我们现在在写第一行的时候总是要空出一些地方,可中世纪的抄写员们却刚好相反:他们的第一行一定要顶格写。也就是说,第一行不比其他的各行短,而是比它们都要略长一些。这个僧侣画好了开头的字母,或者干脆让它空着(等着将来让别人来画),接着就一行一行地照着原文慢慢抄写下去。
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一点也不匆忙,因为只有慢吞吞地写才能避免出错误。那个时代的书都是用拉丁文写成的,可是懂这种文字的人就少之又少了。因此,抄写不懂的文字是很容易出错的。其实,在中世纪的很多抄本中,错误是非常常见的。抄写员要是发现自己写错了字,他就会用小刀把错字全部刮掉。
抄写员当时使用的小刀与我们现在用的小折刀完全不同,它是不能弯折的,刀口又短又阔,形状有一点像树叶。抄写员把字母写得很密实,一个挨着一个的,这是因为羊皮纸很昂贵,让人们不得不节省。要知道,一本用小牛皮制成的厚书,就足足需要一大群牛。有的时候,有些在大路上抢劫到许多金银财宝的豪侠之士,有些在海外旅行脱险回来的商人,有些想祈求圣塞巴斯蒂安神保护自己的伯爵,都会把羊皮纸捐给寺院。然而,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很少的。
抄写员为了节省篇幅常常会把很多字变成缩写。比如说“члв”就被写成“ч”,“люд”被写成“лю”,“л”被写成“”。
就这样,这位僧侣一周又一周地、一月又一月地进行着抄写工作。想要抄完一本五百页的书,那至少要花上一年的工夫。他的背已经酸痛不堪了,疲倦的双眼不断有眼泪流出来,然而,这个老家伙却对此毫无怨言。因为他认为当他抄写的时候,圣塞巴斯蒂安不仅正在天上看着他,而且在仔细计算着他用芦管笔写了多少个字、多少行以及多少页。他每完成一个字的抄写,就是为自己开脱一重罪孽。可是,这位可怜的僧侣恩多吉努斯的罪孽也实在是太深重了吧!如果他不虔诚地修行,他就会下地狱、进油锅,甚至投入魔鬼的怀抱。
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也想休息一下,伸伸懒腰。可是,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因为魔鬼总是在他的耳边出着坏主意。不久之前,有一个僧侣说,另外一个僧侣告诉他说他似乎看到过一大群长着老鼠脑袋和尾巴的魔鬼。这些魔鬼是专门来破坏抄书人虔诚的工作的——碰一下他们的手,或者是把墨水瓶打翻,让书的正中间有一大滩墨汁留下来。
最后,书终于抄完了。恩多吉努斯修士欣喜万分地翻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好像上面有开满鲜花的田野一样。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现着红色和蓝色的字母。
为了完成这本书,恩多吉努斯修士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劳动!不知道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努力地从硬邦邦的床上爬起来,把蜡烛点燃,坐下来辛勤工作啊!小窗户挡住外面的凛凛寒风,百叶窗外呼啸着风声,就像是有人在寺院的坟场里呻吟一样。他的鹅毛笔沙沙作响,在淡黄色的羊皮纸上留下了一行又一行的字迹。等到他临终的时候,看守天堂大门的圣彼得在处理他罪孽深重的灵魂时,会把所有这些在不眠之夜里写的文字全都记在他的账上的。恩多吉努斯最后一次把笔拿起来,蘸了一点儿墨水,不紧不慢地写道:“光荣的殉道者啊,请记住罪孽深重的修士恩多吉努斯吧!他曾经在书中记述过您的伟大事迹。希望您能够帮助他进入天国,解除他的一切苦厄,并原谅他所犯下的罪行。”
在罗斯,抄写员这项工作几乎全是由僧侣担任的。他们用芦管笔在“小牛”上写字。当然,那个时候的“小牛”并不是指小牛肉,而是指小牛皮——一种羊皮纸。芦管笔和羊皮纸都是从拜占廷运过来的,所以造价十分昂贵。而抄写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不仅用笔,还要用到毛刷子。他把开头的字母画成非常美妙的图形,然后再涂上红色或者金色的颜料。在所有的书里,兽形的字母、鸟形的字母和花形的字母都是随处可见的。另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 最新章节第16章 不朽的书(3)(2/3),网址:https://www.5dushu.net/75/756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