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市长莅临红庙湖(2/3)

作品:《第五任县委书记

长廊和红庙河两侧的景观路融为一体,加红庙湖度假村,红庙湖养生公寓,游船码头,湖心岛共同构成一个大的旅游项目。”马县长说。

“我们只是议论,还没有形成最后的决定。我们的初步打算是,请市旅游局的专家们来现场调研,看我们的想法是否可行。”马县长说。

“按常书记的要求,我们拟在第三天晚开常委会,研究这些项目。”马县长说。

“你们动作很快啊,刚议论想付诸实施。走,我们再到红庙遗址去看看吧。”卢市长说。

我们来到红庙遗址旁,历史的红庙是依山而建,顺着山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一直建到半山腰。

我们一路爬山,爬到了半山腰。

我们站在大雄宝殿的废墟。

我说:“我们站的地方,是传说的大雄宝殿。我们的周边,是红庙的遗址。1400年的历史,金碧辉煌的红庙古建筑群,这样没了。1400年的历史传承,这样断了。跟您一样,想起来,有些伤感,有些心痛啊。”

“伤感,心痛都没有用,让我们在十八个月内,重现辉煌吧。”卢市长说。

“是啊,必须的啊。”我说。

我们继续向,我们来到了山顶。微风吹拂,十月的阳光下,周围的景色,一览无余。

“马县长,杜甫在望泰山时,写了一首‘望岳’的诗,你能背下来吗?”卢市长问。

“不好意思,我背不下来,但我记得最后两句。那是流传千年的名句,我怎么都忘不了。”马县长说。

“哪两句啊?你说说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的古诗功底,虽然不常书记,但一些古诗名句还是记得一些的。”马县长说。

“记得好,那你知道这两句的意思吗?”卢市长问。

“知道啊。”马县长说。

“那你说说看。”

“市长考我啊?”

“我考你干什么?这里的风景好,我正好想到了这首诗,随便问一下。我们不能干巴巴搞工作啊,总要活跃一下气氛,调节一下心情啊。”卢市长说。

“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我一定要登泰山的顶峰,在那里俯瞰那众山。站在泰山,周围的山会显得极为渺小了。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马县长说。

“看不出来啊,你还有点化,有点学细胞啊。”卢市长说。

“市长小看我啊。”马县长说。

“怎么会小看你呢?你堂堂县人民政府的县长,一人之下,五十万人之,我哪能小看你呢?”卢市长说。

“我还知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化用孔子的名言来的。”马县长说。

“什么名言啊?”

“‘登泰山而小天下’。”

“知道得这么多,不简单啊,平时你怎么不说呢?怎么不显露、不流露一下呢?”

“您只顾布置工作,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啊。”马县长说。

“穆书记,你这个‘土八路’,你能背诵杜甫‘望岳’的原吗?”卢市长问。

我说:“卢市长,穆书记是县党史办主任、地方志办主任、教育局党委书记出身,是武双全的人物,他可不是‘土八路’啊。”

“我知道,我是开玩笑的。穆书记,我知道你能背诵,你背诵给我们听一听,让我们重新温习一下,体会一下杜甫的豪情吧。”卢市长说。

“好吧,那我背诵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穆书记很流利地背诵完了。

“马县长,我问你,你知不知道,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年纪有多大?按公元纪年是多少年?按大唐纪年是多少年?”卢市长问。

“你这么考我,我哪知道呢?”马县长说。

“我问的这三个问题谁知道?”卢市长大声问。

一帮人望着卢市长,都不吱声。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道。

“我知道一个。”常务副县长钱一兵说。

“你知道哪一个?”卢市长问。

“我知道杜甫是多少岁写的?”钱县长说。

“你说说看。”卢市长说。

“24岁写的,这是杜甫流传下来的诗,年代最早的一首诗。”钱县长说。

“对,的确是24岁写的,也是年代最早的。还有两个问题,谁知道?”卢市长又大声问。

还是没人吱声。

“那我点将了。”卢市长说。

“桂部长,桂学平,你是县委宣传部部长,你知不知道?”卢市长问。

“不好意思,这首诗我知道。但按公元纪年是多少年写的,按大唐纪年是多少年写的,您问得太刁钻,我的确不知道。”桂部长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五任县委书记 最新章节第296章 市长莅临红庙湖(2/3),网址:https://www.5dushu.net/177/17737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