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市长莅临红庙湖(3/3)
作品:《第五任县委书记》 “王主任,王庭,你是县委办公室主任,你知不知道?”卢市长问。
“对不起,我不知道。”王主任老老实实地说。
“丁局长,你是市水务局局长,你知不知道?”
“不知道?”丁局长说。
“曹荃,你是市环保局局长,你知不知道?”
“对不起市长,您要我背诵没问题。您这么问问题,我的确答不来。”曹局长说。
“向教授,您是大学教授,您应该知道吧?”卢市长问。
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治理专家向东方说:“什么事,都要讲究术业有专攻啊。我又不是科类的教授,我怎么会知道呢?你这是对牛弹琴,牛头不对马嘴啊。”
我们放声大笑起来。
“常小刚,常书记,你是县委书记,马县长说你的古诗功底深厚,你知不知道?”卢市长问。
“知道啊。”我回答说。
“知道怎么不说?你想出大家的洋相啊?”卢市长说。
我说:“在这里,在我们红庙乡最高峰的山顶,您是老师,我是学生,您没点我,我怎么敢说呢?”
“按你说的,我是老师,你是学生,那你也可以举手发言啊。”卢市长说。
“我不是生性腼腆,不好意思举手吗?再说了,您也没要求举手发言啊。”我说。
“那我现在点你了,你说吧。”卢市长说。
“公元736年,大唐开元二十四年。”我说。
“你说的对。说老实话,这个年份我都记不住,你是怎么记住的呢?”卢市长问。
我说:“我记得我们是在小学的时候,学到的这首诗。当时,教我们的语老师说,人家杜甫在24岁的时候,写出了这么流传千古的诗,我希望你们在24岁的时候,能写出杜甫更好的诗来。”
我说:“我当时把公元纪年和大唐纪年记下来了,以后每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又复记了一次。所以,到现在我还记得。”
“那我问你,你已经三十而立了,你写的诗能超过杜甫吗?”卢市长问。
“不能。”我回答说,我感到卢市长问问题的角度很刁钻。
“那你的同学有超过杜甫的吗?”
“没有。”
“这么说,你和你的同学们都辜负了老师的殷切希望?”卢市长说。
我说:“我的市长啊,您不能这样问我啊。自大唐以来,或者我们把大唐以前的都算,照我看来,也没有一个人超过杜甫啊。不过,至少有三个人可以与杜甫并驾齐驱。”
“你说说,是哪三个人呢?”卢市长问。
“大唐以前的一个,大唐时期的一个,大唐以后的一个。”我说。
“看来,你还有些学习心得啊。说说看,是哪三个人?让我们大家评价一下,看我们心里服不服?”卢市长说。
我说:“大唐以前的,是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大唐时期的,是大唐诗人李白。大唐以后的,是来自湖南韶山的毛泽东,我们的毛主席。”
“这是常小刚的一家之言,大家有什么看法,都可以提出来。”卢市长说。
我们站在山顶,纷纷议论开来。议论的结果是,与杜甫并驾齐驱的不止三个,至少要加宋朝的苏轼,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
“本来我们爬山来,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我不由自主想到了杜甫的‘望岳’,只是随便问一下各位,凑凑兴。这么一说,把事情说远了。”卢市长说。
“我们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有关谁能与杜甫并驾齐驱的问题,留给专家们去解决吧。我们把视线拉回来,说说红庙乡吧。”卢市长说。
我说:“我们所在的这座山叫红庙山,我这次是第三次爬红庙山了。爬红庙山,给我的感觉是一次一次好。”
我说:“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刚开始感到视野开朗,再多呆一下,一阵阵采矿的粉尘随风飘来,还有一种难闻的味道。站在山顶,可以十分真切地看到,红庙乡空气混浊,可以说是乌烟瘴气,让人心里很不爽。”
我说:“你们看,现在好多了,空气没有矿尘飞扬了,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了。四周景色可以一览无余,能见度好多了。这是红庙乡大力整治的结果啊。穆书记,你功不可没啊。”
我指着一个已成为废墟的建筑说:“这里是历史很有名的揽胜亭。”
我又指着废墟旁一个废弃的池子说:“这里是历史有名的天池。历史,天池的水清澈见底,从未干枯过。”
我说:“我们现在要把揽胜亭和天池恢复起来,红庙的建设方案里,已经有明确的规划。”
我指着山脚下的一个地方说:“那是红庙建设指挥部,有两个小和尚住在那里。将来,慧慈大师也会住在那里……。”
本章已完成!
第五任县委书记 最新章节第296章 市长莅临红庙湖(3/3),网址:https://www.5dushu.net/177/177371/296.html